
这项聚焦于充满创新表现力与挑战精神的字体设计奖项——「森泽字体设计竞赛2024」,迎来第五次举办。本届新增简体中文、繁体中文与韩文三个组别,来自全球45个国家及地区,共计收到1,092件参赛作品。经过严谨的评审后,5个组别共选出50件获奖作品,并于2025年6月5日在东京御茶之水的神田明神会馆举办颁奖典礼。当天也邀请到艺术总监北川一成先生进行特别演讲,以下为当天的盛况报导。

颁奖典礼上,由包含特别评审员在内、来自国内外共17位评审选出的「森泽奖」(金奖、银奖、铜奖、佳作)得主,以及透过网络公开票选决定的「粉丝投票奖」前两名,一同受到表彰。2024年共有26位获奖者到场,在温馨的气氛中典礼拉开了序幕。


森泽奖日文组的金奖由远矢良彦(Yoshihiko Toya)的作品「Kuromugi」获得。远矢第四度挑战终于摘金,他从担任特别评审员的字体设计师Cyrus Highsmith手中接过奖杯,并表示:「这件作品寄托了我想扩展楷书本来所蕴含可能性的心意。未来我也会继续真挚地面对文字。」会场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。

银奖由福士大辅(Daisuke Fukushi)的作品「Insho」获得,铜奖则由内木场岩太(
Ganta Uchikiba)的作品「kt」获选。
此外,佳作共有五件作品,分別是阿儿乃比良木(Hiraki Ajino)的「lamp cyousou」、林皇貴(Koki Hayashi)的「Norentai」、小林大真(Oma Kobayashi)的「Suzutake」、中泽拓也(Takuya Nakazawa)的「4S」、长濑仁(Jin Nagase)的「Shiratsuyu Kaisho」。
森泽奖欧文组方面,金奖「Nimonic」与银奖「Vol.」皆由中国的王乃谦获得,加上佳作「Celcius」,他共囊括了此组别的三个奖项。王乃谦表示:「若没有大家温暖的支持,我无法好好享受这特别的时刻」,并向所有相关人员表达了感谢之意。

从Cyrus Highsmith(左)手中接过奖杯的王乃谦(右)
铜奖则由来自智利的何塞・索莱(José Solé)的作品「Loica」获得。佳作则由美国的克雷格・伊莱亚森(Craig Eliason)的「Kyoot」、台湾的廖恬敏的「Path Grotesk」、哥伦比亚的奥斯卡・格雷罗(Oscar Guerrero)的「Lobulo」、哥伦比亚的卡洛斯・阿维拉(Carlos Ávila)的「Florocine」,以及王乃谦的「Celcius」获选。
新设立的森泽奖简体中文组则由来自中国的字体设计师横扫,金奖由孙丁词的「文楷」夺得。孙丁词表示:「未来也期盼随著字体产业的发展,设计师能在更好的环境中成长」,并以一句日文「ありがとう(谢谢)」作为致词结尾。

银奖由吴弈轩的作品「新风 可变字体家族」获得,铜奖则由王宇剑的作品「唐墨榜」获得,两位分别从评审手中接过奖杯。此外,佳作共选出了以下五件作品:
顾正友(中国,以下同)「朵」、钱浩「浩博体」、罗孟怡「雅黑」、张丛馀・陈月「有容体」、文华字型「文华研山新魏」。
森泽奖繁体中文组的金奖,由中国的顾蓉蓉「草窗古韵」获得。长期致力于古典字体研究的顾蓉蓉表示:「今后也将持续搭建古典字体与现代数字字型之间的桥梁」,语气坚定有力。

银奖由台湾的高庆展的「米苔目」获得,铜奖则由斋藤太一(Taichi Saito)先生的「圆金文」获选。佳作则有以下五件作品:
台湾林泰江「本丸楷体」、中国郎木丙「迷」「醴楷」、中国陈志泓「思成」、香港陈靖轩「北魏黑体」。
森泽奖韩文组则聚集了多位韩国设计师的独特作品。金奖由魏睿眞(Yejin Wi)的「wanwan」夺得。魏女士在接过奖杯后,凝视着奖杯良久,并分享了得奖的喜悦:「我会带着这份喜悦的心情,努力直到字体能正式问世。」

银奖由安三烈(Samyeol Ahn)的「sanmun」获得,他同时以「Neoguri」获得佳作,双料得奖。铜奖则由李承协(Seunghyub Lee)的「Space-Block」获选。
佳作共有以下五件作品:
朴秀璘(Soorin Park,韩国,以下同)「Han-saem」、安三烈「Neoguri」、金周娟(Juyeon Kim)「Code Square」、权纯亨(Soonhyung Kwon)「Kyulgu Sans」、李世彬(Saebin Lee)「Candlelight」。
接着,由株式会社森泽代表取缔役社长森泽彰彦,向「粉丝票选奖」获奖者颁发奖杯。各组别的人气票选得票前几名如下:
- 日文组
第1名 酒向杏实(Ami Sako,日本)「Honeybee Path」
第2名 小林大真(Oma Kobayashi,日本)「Suzutake」 - 欧文组
第1名 周兆圳(中国)「Tachechi SemiBold」
第2名 Rafael Ramirez Lozano(墨西哥)「RR-Trivium」 - 简体中文组
第1名 曾土军(中国)「长空体」
第2名 高洋(中国)「残月细黑体」 - 繁体中文组
第1名 黄可滢(香港)「古埃及体」
第2名 廖启希(香港)「异虫体」 - 韩文组
第1名 崔珉准(Minjoon Choi,韩国)「Kkot-pyeonji」
第2名 权纯亨(Soonhyung Kwon,韩国)「Kyulgu Sans」

颁奖典礼的最后,特别评审员Cyrus Highsmith发表了总评。他谈到本次新增了三个新组别时表示:「这是考虑到字体设计世界愈发国际化的现况后,迈出的积极一步。」他并指出:「由多样化视角与专业性支撑的评审过程,也展现了对每件参赛作品真挚面对的态度。我参与这项竞赛已经12年,这次的结果非常精彩、值得一看。」
最后,他寄语所有参赛者:「希望这次竞赛的成果能成为下一代字体设计师的养分,鼓励更多人挑战字体创作,并成为他们未来再次参与的契机。我由衷感谢所有提交了精彩作品、充满才华的设计师们。」

特别讲座「北川一成的字体设计理念与艺术性的延伸」
颁奖典礼结束后,特别举办了由本次竞赛评审之一、活跃于国际间的平面设计师暨艺术总监——北川一成主讲的特别讲座《北川一成的字体设计理念与艺术性的延伸》。北川曾负责许多提升企业价值的设计与品牌打造,当天他也穿插幽默,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与想法。
北川首先提出「在工作中重要的四件事」,其中第一点就是「让人留下记忆」。他解释说,人类的大脑只有对于自己过去的记忆或意识中不存在的事物,才会主动记录与吸收。例如,字体设计中所追求的「流畅性或可读性」,因为太容易辨识,反而不容易被记住。「品牌设计就是要让不特定多数的人记住,因此就必须创造出人们从未见过的东西」,他这么说道。

与这种记忆机制紧密相连的,就是北川提出的第二点:「Zero to One」。对于他称之为「艺术思维」的这个概念,他特别强调:「艺术绝不能模仿,不能有相似的东西,必须追求前所未有、独一无二的样貌。」
接着,他提出第三点「间」与「留白」的重要性。他以字体设计为例说明:「除了对象本身的造形之外,我也特别重视透过意识到留白部分所形塑出的轮廓与形态。」
第四点则是「科学」。北川说明:「人们常以为设计只依赖美感与直觉,但其实应该运用科学与实证,来判断什么样的沟通形式最容易被理解。透过这样的方式,提升设计的『打击率』是非常重要的。」
关于这四点该如何实际运用到工作中,北川透过简报,举了几个具体案例进行说明。他提到,2022年为某企业重新设计的商标,由于留白较多、乍看之下显得不平衡,甚至在社群媒体上接连有人指出字体不易阅读。然而,正因为这种前所未见的「违和感」深植人心,使许多人对其留下印象,进而带动了该公司营收及影片浏览数量的大幅成长。北川以生动且极具吸引力的讲述方式分享这段故事,也让现场气氛热烈非凡。
讲座结束后,与会者齐聚一堂,共同参加随后举办的交流酒会。在字体设计师鸟海修先生的开场致词与干杯下,评审与参与者们自由交流,尽情畅谈字体设计的未来与想法。
